入学政策调整?这几个故事,会颠覆你对娃入学年龄的认知
小爱絮语:前一阵,小爱持续关注了择园问题,今天画风转到幼小衔接。二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里面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也就是说,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学入学铁定的截止日期了。有些家长闻此消息普大喜奔,却有人向隅而泣,这是为什么?孩子什么时候入学到底该谁说了算,是政策?学校?家长?还是……这事牧歌有话说。文末还有小投票,看大家对此政策的支持程度。
文/@牧歌
教育部新颁布的招生入学工作通知,看似是政策宽松了,让9月1日到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孩子,可以提前一年上学,多了一个选择,本是该高兴的事情。但是看到新闻,我揪心不已。
这要从我的一位挚友W说起。他研究生毕业,有两个亲妹妹。其中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妹妹在家务农。
看W学业精专,有次我跟他玩笑,你家不是因为重男轻女,把小妹妹上学的钱来供你读书吧?只是一句无心的玩笑,没想到平日深沉坚强的W竟然哭了,哭得像个孩子。过了很久,待他平复了一些,这个深爱着家人的哥哥,为我讲述了妹妹小E的故事:
两个妹妹年龄相差两岁。三十年前,姐姐正值入学年龄,母亲便把小E也一起送去了学校。想着姐妹俩有个伴,而且小E是村里出了名的神童,过目不忘,聪颖灵气,提前上学,对她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
前三年一切顺遂,小E成绩极好,只是经常流露出焦躁,谁都没放在心上。
直到小学四年级,小E每天写作业急得像在救火,写不完,别说吃饭,就是有尿也得憋着!逐渐夜不能寐,三四点就起床,风风火火地要母亲做饭,着急上学,生怕迟到,精神也极度脆弱。家人此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四处求医,诊断结果几乎一致——抑郁症。
小E从此进入对抗抑郁症的生活,哩哩啦啦上完小学,勉强念到初一,实在无法坚持辍学在家。给她治病的钱,要比供出一个大学生花费多很多。W的父母也为这个小女儿操碎了心。母亲经常难过得头疼欲裂。
我问W,小E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W依然含泪地说,没有家族病史,全家人不给妹妹任何压力,而且哥哥姐姐都十分爱护她,也没受过伤害。医生大致给出的病因是:她当时的心智不能承受学业带来的压力,给自己施加了过大的心理负担,成为疾病的导火索。
算来小E上学的时候还不到六岁。三十年后的今天,W的大妹妹在北京当着建筑师,有房有车;小妹妹留在了农村,症状虽然已经不明显,但因为常年药物的折磨,不是强健的劳动力,生活不好不坏。
后来我也见过这个漂亮的姑娘,温婉细腻,眉眼间全是灵气。辍学在家后自学了姐姐的课本,高中的课文现在还能背诵。
这个女孩想起来总是让人心疼唏嘘。
因提前上学而致抑郁症的例子确实极端。就像有几个孩子会得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但每个孩子都会被要求在二月龄打此预防针。有隐患存在,我们就无法做到视而不见。
儿童身体可能遇到的疾病,有预防措施;那么儿童心灵可能面对的风险,是否应该被重视?
另一个遭受早上学之痛的是我的好友家的十岁男孩小熊(化名)。
当同龄的孩子们都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这个小男孩随着母亲参加手工活动、一起读书,或者踢一个人的足球。
小熊是那种性格开朗,让人一见就喜欢的孩子。还对一切都好奇,身边的小黄车,轮子大小,车铃如何响,哪个时段车子会停在哪里,附近的车牌对应的密码,他都能观察并熟记,说起来头头是道。
我最喜欢他带着我的女儿玩耍,不单玩得上天入地,快乐淋漓,最难得的是,他还注意到保护小娃的安全,又能适时鼓励。女儿成了小熊的一号小迷妹。这真真的是智商、情商均高的孩子。
但是在这个学期,小熊休学了。。。。。
很难想象,这么好的孩子,上学的这三年,对于他自己和妈妈像是梦魇。家长不陪着,不催着,不教着,小熊就完全没有自己学习的意愿。老师天天找,爸爸日日怒,而他在学习中,不知道注意力为何物。
妈妈一直坚强地陪伴,一日一日地煎熬,终于在小熊升四年级时,内心强大的好友,做出了休学一年的决定。
第一次提及此事时,她看着孩子缓缓地说:小熊上学太早了,还没玩够。他是班里最小的一个,其他比他大一岁的孩子,明显懂事,会的东西多,能坐得住。
小熊的预产期在九月初,为了提前一年上学,熊妈在八月底做了剖腹产。当时不懂,好友说这是她一生做过最后悔的决定。
孩子从第一天上学起,屁股就无法按要求,在椅子上坚持一节课;不能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母亲需要帮助数次复习,才能消化掌握。
刚上学时小熊频繁眨眼睛,家长以为是眼睛问题,四处求医无果。现在想来,是当时孩子跟不上,生理的应激反应。
在学习了诸多理论和对孩子的细心观察后,好友意识到小熊的表现,极大程度来自于这个男孩子生硬地被剥夺了一年的童年时光,他还没有做好上学的准备。
于是做出休学这个艰难的抉择——让孩子释放天性一年,做些调整和训练。
好友极其强大,能够尊重、允许孩子再一次顺应自己的节奏成长,但是整个家庭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目前的政策是:入学截止条件为9月1日满6周岁的孩子,便有家长为了提前上学剖腹产,这样选择的家庭不在少数。那么,新政下,会不会促成有12月31日之前,为了早上学而剖腹产的孩子呢?细思极恐。
如果每个省都按照教育部通知,把入学截止月份往后推三个月,那么理论上,就会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在五岁多入学。
现在的孩子较几十年前都早慧、早熟,上学在智力上不成问题。但是一个人与这世界的联结不只是智力,还有意志力、身体、情感、生理、社交等各方面。一个孩子进入学校要面对的,不只学习那么简单。
面对活动的大幅减少
与一位家有四年级女儿的母亲聊天,她很悲咽地说:孩子每天在学校,除了早锻炼,几乎没有运动,课间十分钟,学校为了避免踩踏、碰伤等事件,除了上厕所和打水,不允许学生在走廊里随便走动。中午吃完饭,也只能坐在位置上看书。所以孩子几乎一天没有运动,像困在笼子里。
听完我强忍着泪水。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位当事人口中证实了传闻,小学消极应对家长的安全焦虑,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它发生在北京,一所正规的小学里。
面对作业的压力
有一次看二年级的小侄子写作业,嫂子一直在旁边削铅笔,我玩笑,削了半个小时了,哪有那么费铅笔的?
嫂子苦笑道:孩子写字太早,小手控制不了笔,为了拿稳,只有使劲捏着,用极大力气。现在虽然长大了,还是使出浑身吃奶的劲儿来握笔书写,写几个字就得折了笔尖,每次都要准备一盒子的铅笔。
侄儿二年级的铅笔作业
这让我想起了马戏团里大象的故事。马戏团里的大象被拴在一根小木桩上,有人疑惑,以大象的力气,这小木桩怎能困住此庞然大物?驯象师说,因为曾经它是一头小象的时候就被拴在这里,它曾拼命挣脱无果,所以长大了,也无法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力量,不能冲破曾经的桎梏。
面对考试的压力
对于偏小的孩子,即使智力跟上了,小手的肌肉是否有了足够的力量?我们能看到的表象,只是冰山一角,对于他尚未发育好的其他器官,会有什么影响呢?
记得上小学时,经常考试到一半,教室里会有一股臭味突然弥散。哄堂大笑的同时,男孩子起哄:“又拉了,又拉了!”孩子们好像都在等待外号叫做“小裤兜”的男孩大哭。
记得他长得矮小,总坐第一排,不知道他是否因为年龄小,无法应付考试压力才会大小便失禁。
但是这也是孩子迈入学校要面对的——Ta要和别人一样,不能做任何出格的事情。谁也难于要求一群无知的孩子,对他人的异常,做出合体的、礼貌的回应。老师也不再是和颜悦色,变成了说一不二的权威。
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是否准备好了做一个行事都在框框内的学生?万一有异动,是否可以应对这样的嘲笑。我还记得当时的画面,“小裤兜”自己能忘记吗?
我上学的年代,很多家长都托关系找门路,希望孩子早上学。我的母亲,觉得人生只有学前这段时光是没有任何压力,无忧无虑。便特意想办法让我晚上了一年学,多过了一年神仙日子。
所以我比一般同班都大。因为成绩好,也曾一度作为学霸或者才女招摇,而没有同学会认为我成绩好,是因为年龄大的原因。
很多孩子在到达入学年龄,甚至之前,身心都可以达到上学的标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
过去在农村,一些家庭孩子多,记不住孩子的具体生日,所以学校用一侧的手臂过头顶可以够到另一侧耳朵上方或是跳绳等方式,来测试孩子是否到了上学的能力,能做到这些的几乎也是六岁以上快七岁的孩子。这样的方式看起来简单粗暴,我觉得这比年龄的一刀切更合理。
家长在政策的引导下,很有可能因为想让孩子早上学早毕业,以“不耽误”孩子一年的名义下,硬生生结束他无忧无虑,还在用身体感知和体验世界的童年。
政策、焦虑、虚荣心,这些都可以成为决定孩子何时上学的因素,而偏偏忽略了主体——孩子本身的条件。
孩子是否达到了上学的标准,可以参考文献《一年级入学标准》,作者为Joan Almon。这是一份华德福教育对孩子的研究报告。里面有一些实操的、具体的从身体发展、画画、心理发育等多方面的标准指南,以便有指导性量化地观察,孩子是否能够适应学校生活。
举例来说:
身体比例和特点
因体型不同导致的个体差异要加以考虑。到了准备好上学的时候,儿童应当已经发展出:
a)用一侧的手臂过头顶可以够到另一侧耳朵上方;b)躯干上的腰部和脖子的区分明显;c)清晰可见的关节(指关节)和膝盖骨,而不再是原来凹坑;d)足弓出现;e)个性化的脸部特征代替了娃娃脸;f)脊柱呈S形。
恒牙
通常准备好入学一年级的孩子至少应当有一颗牙齿已经松动了。
身体能力
准备好入学的孩子应当能够完成很多或绝大部分下面所列的活动:
a)沿平衡木或一段木头(或一条线)往前走;b)能接住并扔出去一个大球;c)两只脚都能单脚跳;d)兔子跳(双脚一起——Bunny hop)e)习惯性自然交叉走路(即一脚迈出后摆另一侧的手臂)f)双脚交替爬台阶g)打结,或有时候打蝴蝶结;扣扣子;解开拉链h)用针缝,手指编,可以玩手指游戏等
画画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线画中)
除此之外,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用心去感受孩子所需,而不是焦虑。幼年时期,5、6岁和7岁的孩子区别极大。我们因为焦虑未来的竞争,而把这一年,从孩子最短暂的童年时光剥夺。这倒更像是铤而走险。
如果有孩子在五岁多就已经做好了上学的准备,那么一定有孩子,在七岁才开始萌芽。我呼吁,教育部门是否可以同时放宽允许晚熟的孩子推后一年上学的政策,让家长根据孩子自身条件来做决定。尤其对于生日小,晚熟慢热的男孩,这个意义更重要!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种次序,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卢梭《爱弥儿》
图片来源于:摄影师张伏麟纪实作品《减负,冲不破的网》
延伸阅读:更多幼小衔接主题请点击
患上一年级焦虑症?顺利念完一年级的新生妈妈谈幼小衔接准备及过渡
大小爱玩亲子活动日历(3月)
3月4日:木作体验之制作八音盒(低龄场),揭秘老字号及堆绣体验,揭秘美术馆(免费)
3月5日:揭秘奶牛场(HOT!),汉字启蒙之拓印
3月11日:揭秘奶牛场(HOT!),巴黎贝甜亲子烘焙日
3月12日:神秘活动(待揭晓),寻找手工艺之皮影体验,揭秘首都牛奶科普馆(公益)
3月18日:去大山里挖化石(HOT!),汉字启蒙之拓印,解读卢浮宫的前世今生(NEW!)
3月19日:木作体验之制作八音盒(大龄场),揭秘老字号及风筝制作
3月25日:寻找手工艺之皮影体验,解读卢浮宫的前世今生(NEW!)
3月26日:去大山里挖化石(NEW!)
3月26日:巴黎贝甜亲子烘焙日,揭秘消防局(公益)
大小爱玩精选出行推荐
亲子剧| 2017溜娃趋势:穿唐装看亲子京剧,新春国粹新解读!
亲子剧 |看《晚安!小宇宙》,加入观剧亲子团,开启全年惊喜!文末有彩蛋!
年度推荐|2017全国旅游年票开售!新增温泉滑雪,实惠到没朋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